“一城宋韵半城水”的开封因水而生、因水而盛。由于历史和地形、地貌等因素,加之城市飞速发展,建成区存在东护城河、黄汴河、东郊沟等10条黑臭水体,这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“拦路虎”。如何全面消除规划区黑臭水体,实现城市河道清洁、河水清澈、河岸美丽,有效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?围绕这个话题,市政协委员王曙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。
王曙光说,消除黑臭水体,激活一城清水,守住了城市的美丽与活力。2018年,我市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,吹响了治理黑臭水体的攻坚号角。全市同心协力,依照三年治理方案圆满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,全面消除10条黑臭水体。按照市委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,市城管局靶向发力,从河道截污纳管、排水管网改造完善、污水转运处理能力提升、河道生态环境治理、河道活水引入补源5个方面着手,全面攻坚黑臭水体。水环境改善,生态环境质量日益向好,经济发展的绿色动力日益凸显,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,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日益增强,一幅宋韵彰显的生态文明画卷徐徐铺展开来。但实现长治久清并非一日之功,需持之以恒,久久为功。现在已经全面消除了黑臭水体,但还需要持续治理。真正实现长治久清,还有一些精细化作业需要逐步完善。
王曙光认为,清清底泥、换换水,让水环境有一个阶段性改善,无疑是必要的,但难以保障长久的效果。要让水体在阶段性改善之后不再变为黑臭,应彻底阻断岸上的污染源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只有岸上的功夫下足了、措施到位了,水里的问题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,“一城抱碧水,美景入画来”的景象才会一直延续。每条河道都有各自的特点,目前,开封河道普遍硬化,且水源也不稳定,流速过慢,降雨时水位较高,无雨时水位较低,再加之有些区域污染源多来自地下管线偷排漏排,使得水环境天然自净能力较差,这就很容易导致河道黑臭反弹,出现再次污染。
王曙光建议,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全面完善水环境治理监管体系,创新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体制机制。要统筹推进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环境、水灾害“四水同治”工作,进一步落实全流域综合治理,不断提升污水处理能力,改善水环境质量,确保河道长治久清,有效改善水生态环境,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。